我有一个微信群,群如其名,叫“请我看书看电影听音乐”,为几个想交流看书、看电影、听音乐心得的本科同好所建。这个群除了老友叙旧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同好讨论起一些“高逼格”的问题时毫无违和感。

一天,一位同好提了这么一个问题,大意如下:好多同学都给她推荐过一个叫《罗辑思维》的网络知识脱口秀节目,这位同学做事认真,为此做了些调查。经调查发现,这个外号罗胖的家伙说的那些观点,大多是照搬别人的,而他本人对其可信与否并没有足够的判断力。因此,这位同好就一直没怎么听这个节目。

根据我的观察,这个调查结果基本准确,这位同好的做事态度我也敬佩。以我的经验,我判断这个节目对她会有所启发,所以我鼓励她深入尝试一下。抛开节目质量不说,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跨出这一步步嘛,我们永远逃避不开思维困局的。我希望她不要有被错误观点“洗脑”之类的后顾之忧,学习嘛,就是去往未知地带的一次次远征。

可她的隐忧依然还在。她说,就是抛开这档节目,其实她去别的“地方”形成自己的认识时,也一直存在这种担心认识不够或有误的情况。她进而认为,即便是现在很多所谓的“大神”得出的研究成果,也未必都正确。

她的这些担心不无道理。互联网时代知识传播的特点是,“百花齐放”,“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而且别看“什么鸟都有”,这些鸟背后都有主人,不少还是精心培养的。然而,面对这种泥沙俱下的乱局,固步自封亦不是办法,我们不可做把头埋进沙堆里的鸵鸟。人都是有基本判断力的,或者说基本判断力就是在一次次有“被忽悠”之虞的经历中练成的。

还是以《罗辑思维》为例,其中的观点多是带立场和适用条件的,虽是罗胖搜罗来的二手或N手观点,那也是他“精心”搜罗而来,可以看出他在一系列节目中的观点一脉相承,带有他个人喜好色彩。推而广之,可以认为,是观点都带立场。不过,他的这些观点其实仅仅是给我们这些观众提供了上一个台阶或者说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的机会,我们不必永远停留在他设定的这个层面上。以我为例,我几年前刚接触他的节目时,也是惊为天人。但现在再看就不会有这种感受,这部分因为我熟悉了他看问题的视角,部分可能因为我后来又在不同的视角看过这些问题。要说他的节目,逻辑“霸道”,节奏快,会牵着你一个劲儿地跟他走,也许看完之后你就被他“带沟里”了。如果你发现自己一时找不到他的逻辑漏洞,没关系的,你只不过以他的视角看了一回问题,不代表你会永远在他的“沟里”转。摆脱的一个办法是去不同的、但旗鼓相当甚至更高的沟里待会儿,待的沟多了,结合自己的经验阅历,自会慢慢形成一套自己的看法。

简而言之,就是不怕接触新观念,见的多了,自会形成个人观点。接触一套全新的观念有点像但不同于被洗脑,有可能会有一段时间你的思维被它占据了,但只有一部分观念最终会嫁接入你的知识体系,成为你思维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