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有人在朋友圈分享关于近期人工智能(AI)发展的看法,其中谈到的一个观点引发了我的思考,现引述该观点,并谈谈我的看法。



观点引述:

在 AI 中,数学仍然是描述模型的唯一“语言”。正因为这一点,我认为 AI 永远无法完全取代人类的智能(局部功能上优于人类是完全可能的,并已部分实现)。数学,这种人类理性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仅仅是人类智慧的一部分而已。在学术界,哥德尔的不完备性定则早已经证明了数学的局限性;在生活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数学模型难以表达人类的情感,如沮丧,兴奋,后悔等。因为数学的核心在于力求精准(模糊数学只是个概率游戏,本质还是一样的)即绝对的理性,而刚刚提到的那些人类情感,是非理性的。这与数学的基本思想南辕北辙。正因为如此,以数学为核心手段的 AI,永远不可能创作出比肩李白的诗篇,不可能谱下媲美贝多芬的曲调, 因为,情感是文艺创作的基石。



我的看法:

目前的 AI 研究正在经历第三次热潮,并伴随着越来越多带有营销色彩的夸大宣传。但任何一个专注当下的 AI 研究者都应该承认尽管成绩喜人,但远没有那么酷。

一切可以被量化的都可能被 AI 化。语言作为一种符号体系可以被量化,音乐同样如此。人类的高级思维过程都是以语言为载体完成的,所以 AI 也有可能拥有这种高级思维能力。情绪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作为语言的情绪,也许能被 AI 推理和表达。但是语言是无法编码所有情绪的,情绪的生理基础是各类激素作用,所以 AI 可能无法真正体会到情绪。

人类智能是目前仅知的高级智能存在形式。但 AI 不一定要完全模仿它,让飞机真正上天靠的是空气动力学,而不是照搬鸟类的飞行技巧。然而,让机器模仿人脑的意义却是相当重大的。人类发明了语言,音乐还有围棋,但它们背后的奥秘却不属于人类。AI 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这背后的奥秘。建造一个功能接近人脑的机器,同样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人脑的奥秘。如果我不能模仿,那么我必不理解。